记者日前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据统计,当前广东省已有16个地级市记录到中华穿山甲活动迹象,其野外种群数量稳定,且分布范围持续扩大。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进化遗传与环境适应团队近期在高黎贡地区发现了4种蝙蝠新物种。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为全球蝙蝠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目前,我国已知的蝙蝠种类总数已更新至167种。
近日,四川达州万源市文化馆驻村工作人员伍开勇在入村工作途中,经过永宁镇长石社区至芦家沟村路段时,远远地看到一头像牛像羊又像马的奇特动物正在路边悠闲漫步,并时而低头寻觅食物。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近日在保护区海拔3800米的溪流边灌丛偶遇一只“红腿怪鸟”,相机拍下它鲜艳如糖果的红腿和黑白条纹“花衬衫”。经专家鉴定,这是中国国内罕见的红腿斑秧鸡,也是云南首次记录到这个神秘鸟儿的清晰影像。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沙海洋生态环境实验站(南沙站)科研人员联合驻礁环保部门,日前在我国三沙市永暑礁首次发现一处绿海龟产卵场。
据广东省林业局7日消息,今年6月,广东记录到多起中华穿山甲外出“闲逛”的事件。其中,广东河源新港省级自然保护区用红外相机拍摄到中华穿山甲带幼崽觅食的珍贵画面;河源市东源县一只中华穿山甲因夜间“溜达”迷路,经林业部门及时救助后放归自然;潮州市一汽修厂内发现一只中华穿山甲,当地林业部门迅速响应并实施了救护。
贵州赤水市复兴镇河段,大鱼坝水域。粼粼水波中,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鲟鱼苗,不过指甲盖大小,身体泛着淡淡的青灰色,被水流带着缓缓向前。
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孔色乡金卡村万亩花海迎来“盛装访客”——20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马鸡拨开白色银莲花,黑白相间的羽毛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鲜红脸颊如玛瑙镶嵌。曾隐匿深山的珍禽,如今在村庄周边的草甸上悠闲踱步、啄食,与牧人、帐篷、炊烟构画出川西高原独有的生态画卷。
近日,泉州观鸟界迎来重大喜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喉林鹟首次在泉州地区被记录,为“泉州市鸟类名录”增添了第403个成员。该发现使泉州市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增至104种,占全市鸟类总数的25.8%,保护物种数量持续领跑福建省。
中国和缅甸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近期在云南怒江水系与缅甸伊洛瓦底江水系发现魾属鱼类两个新物种——原魾和长丝魾。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动物学期刊《动物系统学与进化》上。